我校人文学院4月13日晚上举办了“学而讲坛”第五期讲座。本期讲座的主题为:海水西调与再造西北——破解中国水危机。讲座由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档案馆馆长霍有光教授主讲。
霍有光教授的讲座分为四部分。首先,他结合自己长期的研究成果,简略介绍了海水西调战略提出的历史背景以及应用近景,指出地处浑善达克沙漠边缘的内蒙古锡林郭勒市,目前计划建设大型火电基地(总装机1887万千瓦),同时从辽宁葫芦岛附近调渤海水3.65亿立方米(提扬1200余米),在锡林郭勒市建设一座百万吨/日规模的海水淡化厂,利用发电余热淡化海水,为当地建设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解决急缺的水源,吹响了通过海水西调来促进开发大西北的前奏。
第二,讲解了沙漠人造海与“山——盆构造”相结合,产生增雨、增湿(湿地与露水)效应的气象学原理,证明沙漠人造海是能够遏制沙尘暴并逐步改造沙漠生态环境的。
第三,根据地理地质学知识,给出了三条最优化的调水线路,其中吉兰泰——罗布泊——艾丁湖线路颇具特点,当调水工程抵达玉门镇附近后,可利用疏勒河天然河道(1300多公里),自流入吐鲁番的艾丁湖,引起了许多同学的兴趣。
第四,霍有光教授针对有关人士提出的一些问题,譬如:现代科学技术无法实现沙漠人造海工程吗?沙漠人造海必定会漏水并致使地下水受到污染吗?人造海必定会浸染周边沙土、形成盐尘暴吗?沙漠人造海水不能直接用于沙漠绿化吗?高蒸发后的人造海水不能发展沙漠养殖业吗?沙漠人造海不可能调节小气候吗?受到严重污染的渤海水调入沙漠必定污染沙漠生态环境吗?利用渤海“海冰融水”资源有那些效益?等等,在充分引证国内外相关领域取得重大科学成果的基础上,用交叉科学的战略眼光,博采众长,科学而全面地回答了一些人提出的种种质疑,消除了许多悬念。
最后,论坛进入讨论环节,来自不同学院的同学,提问十分踊跃,霍有光教授对所提问题,逐一作了科学地分析和解释,同学们以由衷的掌声为“学而论坛”第五讲画上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