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块钱在陌生的小城市自力更生两天一夜,作为大学生的你有几分把握?
10月1日破晓时分,西安交通大学启德书院城市生存训练将再度启航,15名西交学子将乘火车前往陕西省渭南市,在只有10块钱本金的情况下自食其力度过两天一夜,一同前往的还有启德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务副主任李新安等3名书院老师和团工委学生会随行工作人员。
此前启德书院城市生存训练已成功举办过4期,从去年开始分别在陕西西安市、宝鸡市和河南省洛阳市举办,每次都有书院老师和团工委学生会工作人员随行,参与队员回到学校后都会做心得分享交流会,在师生中反响很好。
第一期是在2013年10月19日举办的,是带着试验性的一次训练,4名男生队员以西安交通大学雁塔校区为出发点开始了生存之旅,缺乏经验的他们如无头苍蝇般在西安市小寨周边商铺寻找着工作机遇,有的求职多次遭拒,有的因犹豫而错失良机,有的受到不公平待遇……有喜有忧。最终,在辛苦的找寻之后4人都平安的度过了两天一夜,20日下午带着总共两块五毛钱回到学校。之后的分享会上他们表示那次经历让他们学会了很多颇为受用的东西。
第二期的时间是2014年4月5日至6日清明小长假,同样是在西安,6名女生和4名男生队员早晨在钟楼集合后就开始了找工作之旅,听取了上次队员经验的他们目标明确,直指饭馆、小型旅馆、快餐店、传单网点等招聘临时工的地方,但也有人迷路失去联系,幸好有惊无险最后大家都顺利完成训练任务,薪资不等、收获颇丰的他们于6日晚8:00回到学校,第二期城市生存训练圆满完成。
第三期是开始于2014年5月1日,与之前不同的是此次的目的地是宝鸡市,当天早晨8:40时7名队员(包括一名宗濂书院同学)和随行工作人员到达宝鸡火车站。阴沉的天空下,陌生的街头,一家店挨着一家店的问寻,一次次的被拒绝,已记不清进过了多少家店,甚至连街头拦住路人发传单的人儿都变得可爱起来,因为他们很有可能提供工作的信息。一番辛苦过后,当天中午12点前,7个人都找到了工作,或是发传单,或是餐饮店帮工,或是电器店的导购,本来陌生的宝鸡市区已经被队员们摸得门清。
小编就是这7名队员之一,我现在还清楚记得宝鸡那个10平米的泰熙家小店,那天在路边跑了一天发传单的我晚上去那里做钟点工,两个小时没停歇的辛苦工作只赚了14块钱,还有老板好心送的一份寿司,真是每一分钱都不容易啊。5月2日晚9点,训练结束,7名队员除了10元的本金都还有结余,其中张鑫结余200元,是所有人里赚的最多的。
第四期是在河南省洛阳市举办,这是距离学校最远、训练时间最长的一次。7月30日早上,参赛队员、工作人员和随行老师一行人乘火车于当天下午16:12安全抵达河南洛阳,开始了他们的美丽旅程。
31日早上8:00,大家踏上了找工作的路程,一次次的被拒绝,一次次的心灰意冷,大家忍受着炎热与饥渴,却不敢动那仅有的10元钱里的一分一角,,坚持不懈地走进一家又一家商铺,寻找着工作机会。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10个队员(有3名队员是第二次参加)在当天12:00之前都顺利找到工作,得到了让自己能够在陌生的洛阳生存三天两夜的保证。8月2日晚上22:10,参赛队员全员到达大本营酒店,与李新安老师对那次活动进行了交流分享和经验总结。3日下午15:11,所有人离开承载了他们难忘回忆的洛阳安全抵达西安。
一期期的城市生存训练,队员们苦过、累过、失望过、兴奋过、欣慰过,但更多的是收获过,身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需要这样去到社会上的亲身体验。在经历了这样完全自食其力的城市生存训练之后,我们对于社会的残酷艰辛有了更加深刻的切身体会,体会到了生存之艰、生活之难以及对当下幸福校园生活的珍惜。
身为西安交大学子的我们,秉持着“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更应该接受这样的挑战与锻炼,充实自我,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人。预祝此次10元渭南生存之行安全顺利完成。启德书院此后将陆续举办更多的城市生存训练,我们期待你的加入!
启德书院团工委学生会
作者 资讯中心 任佩瑶
2014.09.30
启德书院城市生存训练
2014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天,启德书院一行20人顶着小雨来到了渭南——西安交通大学启德书院城市生存训练的新一站。
早晨6点,他们乘公交前往车站。如注的雨水,拥挤的人群,一番等待后他们终于坐上前往渭南的汽车,经过几小时的车程,安全到达渭南。之后,他们走出渭南高速客运站,转乘公交到火车站,两三人为一组“分道扬镳”,踏上找工作的征程,开始了正式的生存。
所有小组急匆匆的出发,四面八方得散开。经过一次次的询问、寻找,值得高兴的是,很快所以成员都找到了工作,食宿得到了保证。大家都很高兴,开始了一天的辛苦工作。
一天的辛苦结束后,大家回到拼房住宿的地方,回想一天的忙碌奔波,不禁感慨万千。参与队员李晴提到看到出发时的大雨和拥挤的车站,也曾想过退出,不过很快这个念头就被满满的斗志压下去了。到达渭南的时候,她轻呼一声,“渭南,我来了”,开始找工作后,她和自己小组的人高兴的出发,一次次的被拒绝,开始我觉得没什么,可后来渐渐失去了信心,只能自己给自己不断地打气。她们走了无数条街,却不敢休息,担心时间越晚越找不到工作,一直坚持着,终于找到了工作。她特别说到工作时遇到的打工女生,她们很友好,最让她感动的是她们带她回她们的学校,她非常感激,觉得世界好温暖,她被别人帮助了,以后也会帮助更多的人,让这份爱心传递。
另一个队员南生龙和樊沛一组,他们询问了各种店铺,有超市、小面馆、通讯营业厅、车展现场、各种促销活动现场等等,但是他们的苦苦寻找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工作机会,最后,他们在一家“川人王串串香火锅”得到了工作,报酬是包吃包住却没有工资。火锅店的工作繁忙紧张,直到最后一波客人腹果意足离开后,他们才得到了短暂休息的机会。
一天的奔波忙碌,陌生的街头,大家没有退却,依然勇往直前,找到了赖以生存的工作机会。让我们一起期待他们第二天的精彩表现!
启德书院团工委学生会
作者 资讯中心 李晴 南生龙
责任编辑 任佩瑶
2014.10.02
2014年10月1日至3日,启德书院城市生存训练——渭南之行圆满落下帷幕。两天一夜,只身渭南,举目无亲,参与队员身上只有十块钱的现金——这样的情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生存挑战。但是,意志坚定的他们没有一个放弃任务,都在努力坚持下顺利完成生存训练。
10月1日早上6::0,所有人员集合乘坐公交车到达火车站,如注的雨水,拥挤的车站,几番辛苦后才到达渭南。确定分组后,大家各奔东西,去找工作以维持接下来的两天一夜,他们不停的询问,不停的奔忙,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中午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找到了工作,没找到的同学虽然着急却不敢表现出来,只好彼此鼓励着,一次次的问询。终于在经过十多个小时的奔走之后,当晚7点多,最后一个参赛队员张宇雁找到了工作,老板和老板娘很友善,在付工资的同时还帮她解决了住宿问题。之后提到时,张宇雁很感谢地说到,“当时好激动,我终于挣到钱了,他们人真的很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很感谢他们。”只要我们不放弃追寻,这个社会处处都是真情。夜幕降临,同学们都找到了住处,有的是老板提供,有的是几个小伙伴一起拼房,很安全。就这样,第一天很快过去了。
2日早晨阳光明媚,似乎预示着会有一个令人愉快的结果。经过第一天的锻炼,大家有了更多的想法和经验,其中一些依旧重复着昨天的工作,其余的人则选择挑战自我,重新找工作。大家依旧热情不减,很快投入到工作中去。当晚9:30李新安和陈永华老师组织所有人员进行经验交流。李老师首先发言,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表扬了每一位同学的努力,表示这个活动将一直办下去,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有这样的体验并从中得到经验和感悟,而且提到其它书院也表示希望能扩大对象范围,能够给全校同学这个机会参与进来。
随后,队员们顺次发言,他们提到现在的他们尚不具备较强的城市生存能力,对于社会的认知尚浅,感慨社会的冷漠与凄凉的同时也感谢那些提供帮助的好人,在社会中生存,交际是门大学问,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能力。这些都是他们经历的凝华,积淀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这两天里,有人因舍不得坐一块钱的公交,徒步好几里路;有人卖小气球到晚上九点多而水米未进;有人在四块五与五块钱之间,选择了四块钱一份更便宜的凉皮;有人把从来不喜欢吃的洋葱饼当晚饭;有人与三个人挤一个标间;有人在火锅店里忙碌到凌晨;有人帮摊主卖衣服,叫卖到嗓子嘶哑却舍不得买水;有人为雇主做宣传,站一整天站到脚疼……这一个个情景是他们这两天一夜的写真,也是真实社会生活的剪影,相信这一经历让他们对生活感受的更为真切,更加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
3号早上所有人员坐火车平安到达西安。这次锻炼短暂、艰辛、疲倦,但同时也是体验、坚持与收获,亲身体验生活艰难的他们肯定会更加珍惜安逸幸福的校园生活。希望更多的同学可以参与进来。渭南,再见!城市生存训练,我们下期再见!
启德书院团工委学生会
作者 资讯中心 李晴 南生龙
责任编辑 任佩瑶
2014.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