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已久的晴天,终于惊鸿一现,却又仿佛害羞了一般,并没有持续多久的光景,天空中便又飘起了若有若无的细密雨幕。好在翌日天晴,尽管躲避在重重阴云之后的太阳无法射出明亮而耀眼的光辉,但毕竟也将温暖的日光洒向这片很长时间未曾接受过阳光洗礼的土地。
淫雨霏霏,已是半月有余的光景。从新生军训那时起,西安的天气便多是阴雨,完全颠覆了大多数人印象中对中西部缺水的认知。漫长的降雨过程,使人联想到南方的梅雨季节,然而空气中涌动的寒气却令人无法将这二者全然等同在一起,毕竟这不是准静止锋带来的连月的降水,这也不是乌瓦白墙、青山绿水的江南水乡。
秋风一起,裹挟着浓郁得似乎化不开的水雾,袭击着在雨中行走的人们,沉重的寒意从内而外蔓延开来。十数日之前,盛夏的燥热还令人难耐无比,此刻的刺骨的冰冷却让人遍体生寒,深切感受到了时光流逝的神速。
不久前的日子里,或是细雨如织,或是倾泻如注,即便是短暂的间歇,空气中依旧萦绕着浓重的雾气。经过四大发明广场,看向钱学森图书馆,那见证了交大历史沿革、岁月变迁的建筑,在雨幕之中仿佛披上了轻柔的纱衣。饱经沧桑的梧桐,被连月的雨丝洗去了叶片上的尘埃,在秋日也有了浓重到鲜亮的绿色。
因着久违了的太阳,被长久阴雨的压抑气息纠缠了很久的我们,也被这温暖渲染了心情,只觉得眼里心里一片愉悦,兴致也变得高昂起来。雨伞暂时得到了休整的时间,可以不必轮番作战以履行它的遮风挡雨的重大使命。走在有些变干迹象的梧桐道上,我们连脚步都变得充满弹跳的跃动的韵律。
雨幕散去,秋暖景和。如此安谧而静美的氛围,笼罩在交大校园的每一处角落,漫步其间,让人在秋日也能够感受到这样的生机与活力。这是温暖的力量,这是希望的力量。满怀憧憬,盼得一朝天晴,雨落景明。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这是范文正公在千古名作《岳阳楼记》中的秀丽辞藻。景,是日光,是希望,是凄风苦雨过后最明媚的太阳。无论风雨如何惊天动地,只要心怀愿景,坚持不懈,终究会有重见光明的一日。我们在风雨中踽踽独行,无惧风霜雨雪,无惧电闪雷鸣,只管坚守信念,向着光明和希望的所在,一路向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奋斗之路的尽头,雨落景明,风和日丽,上下天光,一碧万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