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上午9时,在文物爱好者协会的组织下,经过前期的报名、乾陵知识讲座,校内140多位同学如期踏上了乾陵之行。虽然天空微下着小雨,却丝毫阻挡不了大家出游览胜的热情。
两个多小时的车途中,同学们纷纷谈论着武则天这位极富传奇的历史人物以及大唐从兴盛到逐渐衰落的宏伟史诗,好不热闹。此行的目的地——乾陵,正是唐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葬陵,它可以说得上是中国古代保存最为完整的帝王陵寝。

到达乾陵,大家首先参观的是博物馆,其主体为唐永泰公主墓。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关于永泰公主之死,从资治通鉴的记载上来看永泰公主之死是武则天下的毒手,是张易之兄弟向武则天告密所致。
永泰公主墓于1960年至1962年发掘,属封土堆墓,其墓穴是用砖砌的,由墓道、过洞、天井、雨道、墓室构成,全长87.5米。墓道是一条宽约2米的斜坡,进入过洞直至狭窄的雨道,两旁洞墙内有6个小龛,里面放着彩绘陶涌、骑马俑、三彩马及陶瓷器皿等随葬品,造型逼真、工艺精湛。从墓道到墓室还绘有丰富多彩的壁画,有宫廷仪仗队,以及天体图、宫女图等。但是很不幸的是这个募穴墓曾被盗过,其陪葬的大部分珠宝等被盗贼带走,墓道中有一处留有盗贼进入的痕迹。


一个名为“唐朝胡人外来风”的展览馆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它主要展出的是从墓穴中出土的各种唐朝时期的胡人造型陶俑。据说,当时外来胡人数量达到长安城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人才,比如大将军长孙无忌。
参观完陪葬墓,大家对武则天墓的兴趣更为强烈。12点左右,乾陵大墓展现在了大家面前。这时天空中已经下起了大雪。首先看到的是司马道,司马道是进入陵墓的必经之路,大约四十多米。各种石雕摆满路的两旁,霸气十足。再往前,便可看到著名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有趣的是,记述李治生平的述圣记碑原本雕刻有由武则天亲自写的文章,却被历史的风雨洗净;而曾经的无字碑现今却保存着各种文人骚客的文章。有字碑成了无字碑,无字碑成了有字碑。


继续向前走便是长长的山道。今天下着大雪,山路十分难走,好多人知难而退下了山。事后一位上到山顶的同学说:“山顶上确实很开阔,但周围都是雾气,能见度很低,感觉很刺激。下山时真有点劫后余生的感觉。”
乾陵之行伴随着雨雪完美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