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号,由西安交通大学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港澳台办、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西安交通大学崇实书院、北京国际交流协会影像文化工作委员会(CNEX)承办的为期五天的CNEX-AOC两岸三地主题纪录片影展于晚上七点在逸夫科学馆101走向尾声,参加这次闭幕式的特别嘉宾有陕西省西北大学教授张阿利、陕西省电影协会秘书长陈娜、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晓宁以及导演董钧。
这次放的影片是董钧导演的纪实纪录片《大水》。为了寻找素材,董钧先后奔波于华阳、华阴、大荔、三门峡、韩城等地,就为了最真实地记录半个世纪以后因当初三门峡大坝的修建而被迫移民的老一辈的流亡生涯以及他们对工程的最体己的感受。光是前期制作便耗费了一年半的时间,整个制作过程更是不甚坎坷,所幸的是终能如导演所愿得以完成并带给了观看者或多或少的思考及领悟。用教授张阿利的话说,尽管现在看来,纪录片里不乏瑕疵,但是其中充满的那种质朴的气息带给他的是震撼、是感动。

“我们每个人都会拥有这样或那样不同的梦想,但是他们,却拥有同一个梦想,就是重返家园……”董钧的一席话引起了在座的深思。诚然,在物欲横流、快餐文化影响至深的当今社会,能找到一部真正震撼人心的富含文化底蕴的影片实属不易,能下定决心拍这么一部“费力不讨好”的纪录片更是不易。当50年过去,当人们不再去计较那段历史,当当年被迫移民的少年变成老年,受过苦难的人们才会以旁观者的心态毫不掩饰地流露当年最真实的感受。
影片观赏完之后便是导演们和现场同学的交流,笔者从现场的互动了解到,《大水》是05年开拍的,碍于资金问题,一直到07年CNEX提出的“梦想与希望”主题后才提案,在获得资金的支持后又几番周折完成的。导演还提到,纪录片中除了民间诗人马健文在渭河边吟自己创作的诗的景象是摆拍之外全是真实录制,无丝毫做作。


当有人问到是什么的信念坚定到足以让导演拍摄这么一部纪录片时,董钧介绍了他的师兄,一个同样对社会民生怀有无限热切关注的热血青年以及当年他拍摄的那部黑白影片。梦想,是当时的人们聊以慰藉自己的,而希望,却是留给下一代的。当我们怀着宽容的态度去看待这些满怀忧国忧民之情的记录片,去亲身感受那些最真实的生存状态时,便能被感染、被感动、被震撼。
自然而然,话题便转移到纪录片的市场份额及发展前景,陈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就是让一些院线设置专门的放映厅让有兴趣的观众前往观看,吕晓宁表示赞同并透露国家在此方面的相关政策。而张阿利则指出,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纪录片将得以更广阔的形式和大家见面。
时间不知不觉在观众和导演们的交流中流逝,尽管面带疲容,专家仍仔细思考认真回答同学们的各类提问。将近10点的时候,闭幕式在专家们对纪录片的发展赋予美好的期望和愿景中结束。至此,CNEX-AOC两岸三地主题纪录片影展画上了完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