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时,西安交大宗濂书院的康杰总是说:“除了师生关系,我们是最要好的朋友。”自1990年开始做辅导员以来,不管是做普通辅导员,还是从事学生的管理工作,康杰时刻以这样的定位要求自己。20年来,年龄变了、学校变了、工作要求变了,但唯一没变的,就是这个从业信条,对康杰而言,学生工作不仅仅是她的职业……这里我就讲几个她的小故事吧。
工作要做到学生心里
2008年9月刚开学不久,康杰接到一个藏族女生的短信,她说:“康老师,我最近生活和学习上遇到了一些很烦心的事情,可以和您聊聊吗”?虽然康杰几天前才和这个学生谈过话,但还是在第一时间回了“我等你”的短信。因为她知道,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偏低,这些孩子都是通过超乎寻常的努力才争取到上大学的机会,千万不能让他们在大学期间再有更多的负担了。
这个学生是法医系的,正在其他医院实习,等她赶到的时候,快到吃晚饭的时间了。康杰就带她到附近的一家特色风味小饭馆,边吃边聊。在谈话的过程中,这个学生讲,她的母亲下岗,妹妹也在上学,家里经济情况不好,当时还有一门课程没通过,如果补考过不去,就不能顺利毕业,压力非常大,心情十分不好,又不愿意和同学去谈。康杰帮她分析面临的问题,理出轻重缓急的顺序,然后鼓励她一个一个地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当她们走出饭馆时,这位同学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谢谢康老师,现在我心里舒坦多了”。
在随后的日子里,康杰还不时地用短信和这位藏族学生聊天,了解她的情况。而年逾50的她眼睛早就花了,发条短信可不像年轻人那样利索,即使是这样,她依然用这种似乎很流行,对她来说却十分困难的方式,不停的短信、短信、还是短信,直到这个学生发来“谢谢康老师,我会振作起来的”信息后,她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可是谁能想到,这个学生所在的年级划入宗濂书院管理才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康杰已经和年级辅导员到他们实习的医院看望学生2次了。就是在2009年,她们的短信联系仍一直继续着,而且康杰的短信群中又多了不少新增加的同学。
网络的普及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是对于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网络又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诱惑。康杰带过的班里有几个学生沉迷网络。她曾跑遍学校周边的网吧,不止一次地把学生“抓”回来,狠狠的“收拾”过。但是这种点对点的模式虽然针对性较强,可是受益面很窄,总有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感觉。于是她就广泛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和学生干部一起分析情况,在她们年级策划了一个“人生规划”系列活动,让全体同学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请学院院长、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等与学生座谈,谈学业、就业、恋爱、网络、理想、人生……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启发学生,学生用年轻人的思维质询老师,经过热烈讨论,求同存异,每个同学给自己制定一个人生规划。
第二阶段:她请来了三位经历不同的母亲和同学们座谈,当三位妈妈含着眼泪告诉同学们,她们之所以含辛茹苦的要供孩子们读书上大学,不仅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比父母生活得更好,还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更大的出息,能为国家做些大事情。一位母亲说:“为了孩子,妈妈可以做出任何牺牲,吃再多的苦、受再大的罪都在所不惜。可是孩子们,为了你们自己、为了你们的妈妈,在大学里你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听着妈妈的话,许多同学流泪了,心灵受到了震撼。学生代表发言时含着眼泪深深地向三位母亲鞠躬,“请妈妈不要再为我们操心了,我们长大了。”
第三阶段:安排一个老师带着一位上网成瘾的学生做课题,带着他们搜集资料,分析各种信息,使这些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专业前沿知识,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最后这些学生都顺利完成学业。
老师要做学生的主心骨
在康杰20多年的辅导员生涯中,经历过多次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每当面对紧急状况,康杰都能临危不乱,冷静处理,受到领导和学生的信赖。她常说:“在大是大非面前,老师要做学生的主心骨,你的肩膀要经得住学生依靠”。
1998年,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2004年西北大学日本留学生下流表演引发了青年学生的无比愤慨。当时身为辅导员的康杰审时度势,分析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在抗议北约炸我大使馆的时候,她组织辅导员、学生干部,按照上级批准的路线带领学生走上街头进行游行示威,抗议北约的暴行。既为学生的激昂情绪找了一个宣泄的出口,又保护了学生的安全,还防止了学生的热情被坏人利用。在抗议日本留学生下流表演事件中,则是给学生反复讲明事件真相,揭露别有用心者的阴谋,劝说同学不要上街,在她和辅导员的共同努力下,她们所负责的学生安全的度过了艰难时刻。
在2003年“非典”时期,学校实行封校管理。学生不能出校门,康杰就扮演了采购员的角色;节假日时为了让学生在校园里有事可做,康杰组织辅导员、学生会一起策划开展了大量的文体活动,一时间操场上、礼堂里热闹起来,同学们对疫情的恐惧淡化了,师生之间的情谊加深了。
2008年汶川大地震波及西安,那段时间,她和学生们一起睡在操场,和辅导员轮流值班,彻夜不眠的巡视。形势稍有好转,又把位于一层的教师办公室、学生活动室、阅览室、机房等能腾出来的地方都腾出来,让住在高层的同学在这里打地铺。看到有的学生因为害怕睡不着觉,她总会上前安慰:“有老师值班,你放心睡吧”。
2009年春夏之交,甲型流感全球蔓延,康杰作为书院领导,一方面全面部署各项宣传、防控工作,一方面深入到学生宿舍,督促大家保持宿舍通风和良好的环境卫生。当她看到有些学生宿舍只做表面工作,一进门就自己拿起笤帚掏床底,甚至帮学生叠被子,同学们在感到惭愧的同时,更是感受到了温暖。对每一位患甲流被隔离的学生,她都和辅导员一起提上水果,到隔离病房里去探望安慰。她常说,这些同学此时最需要的就是书院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可是每次走到隔离病房楼下,她总是让辅导员等在下面,说你们年轻人对甲流抵抗力差,我们是50年代的人,对甲流具有免疫力,我上去把你们的问候带给同学们就行了。
心系“建家”,不断创新
2007年,宗濂书院正式成立,康杰众望所归,被聘为院务副主任,从事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一到宗濂书院,她就根据学校办书院的理念和自己当辅导员的体会,提出了把书院办成学生温馨的家的想法。于是,在书院里各种建设“家”的活动应运而生。
“圣诞老人来敲门”是宗濂书院独有的活动,每年平安夜当学生从老师装扮的圣诞老人手里接过礼物、贺卡时,一个个惊喜若狂。康杰却道出了策划这样活动的缘由:“我们组织书院老师扮成圣诞老人挨门挨户给同学送礼物,只是为了通过这种方式吸引更多的同学们在校园里渡过一个温馨、安全的节日,免得他们跑到校外彻夜狂欢,既影响学习和休息,又很不安全”。
“‘中秋乐翻天’是宗濂书院的保留节目,因为每到中秋、国庆节的时候,大一新生刚进校时的兴奋情绪和新鲜感已经降温了,在倍思亲的节日里更是想家。我们就组织全院的师生演节目、分月饼,人人是演员,人人是观众,台上台下其乐融融”,康杰如是说。
冬至到了、元旦来了,她要么和同学们一起吃一顿自己包的饺子,要么组织一些趣味活动,搞师生比赛,课外活动时间她又会和同学一起踢毽子,打羽毛球……而且还要求辅导员都要和同学们玩到一起。
“宗濂书院大讲堂”不定期邀请各种专家学者为学生作专题报告,美学讲座、古典艺术进校园、励志讲座、精英讲座、与世界500强对话、就业指导、学业规划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们大开眼界,增强了信心。
在她的努力下,宗濂书院先后与麦德龙、家乐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兴业银行西安分行、浦发银行西安分行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让学生有机会在大学期间接触这些优秀企业,让他们在亲身体会中学习到书本以外的东西。
2008年,她又积极与校园所在地的雁塔区政府共同策划实施了大学生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做义工、做社会服务,为学生提供了解社会、回报社会的渠道,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增加学校同周围社区群众的联系,创建了和谐的社会气氛。
为人师表 彰显本色
康杰经常这样对书院的辅导员老师说,育人先律己,扶人先自强。
在20多年的辅导员工作中,不少家长为了孩子能在学校得到更好的照顾,能找到好工作,经常会给康杰表示一些“小意思”。对于现金和价值贵重的东西,康杰从来都是婉言谢绝,这是原则。对于很多诸如土特产之类的带着情谊的礼品,她则是按价折钱打到学生的饭卡里,或者变成存折送还学生。
工作多半辈子了,康杰得到的不多,现在还住在50多平米的老房子里,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她的许多学生每月缴的个人所得税也远远超过她的工资收入。可是康杰又得到了很多,熟悉康杰的人都知道,每年她的生日和教师节的时候,她的办公室里一定会有很多的鲜花,这些,都是她的学生们送的。在生日卡片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她刚做辅导员时带过的学生的名字,这些曾经的学子20多年中始终保持着和康老师的联系。在他们的心中,无论时间过去多久、距离有多远,康杰老师始终是他们永远无法忘记的良师益友;而康老师说起这些学生,也总能说出他们上学时的很多小故事,拿她自己的话说,她能够清晰地记得自己带过的每一个学生,可是她对儿子却有说不出的歉疚。
那是1990年,康杰刚刚从事辅导员工作。一天晚上忽然接到电话,说一名学生不慎跌伤,伤势很重,学生们都慌得不知该如何办。当时已经是深夜了,儿子郝鑫才5岁多,还在熟睡,爱人在外地出差,家里再没有人。康杰顾不得多想,把郝鑫反锁在房子里,快步冲向了医院……等安顿好受伤的学生时天也快亮了。康杰急忙赶回家里,只见儿子围着被子坐在床上,家里能打开的灯全打开了。孩子看见妈妈回来,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说“妈妈我害怕”。类似的事情在她身上还有几次,所以到现在康杰对孩子总是心怀愧疚。可是当别人问起这些事情时,她总说不论哪个辅导员,遇到这样的事,都会做出和她一样的选择,因为辅导员这个职业,许多情况下是没有第二个选择的。
学生们说,康老师是老师,更像朋友,对我们都是坦诚相待。康老师更像妈妈,和她在一起,我们感到有一种妈妈的温暖。
对于康杰来说,辅导员工作不仅仅是职业,更是事业。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一种追求。康杰爱她的工作,爱她的学生,爱宗濂这个“家”。因为有爱,她的工作才如此有声有色,因为把爱无私的付出,她才活得如此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