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晚,“国学雅汇”系列讲座第24期“中国传统艺术之美——雕塑篇”暨国学社新学期见面大会在中二-3202教室举行。热情的社团新老成员齐聚讲座现场,欣赏着这场文化盛宴。

陆建猷 教授

金中 副教授
大会开始,国学社两位指导老师——校人文学院哲学系陆建猷教授和外语学院日语系金中副教授,先后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并给予同学们关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议与希望。陆建猷教授强调了传统文化对人们性情的培养、心灵的调试的重要作用。“读诗使人灵秀”,引用培根的至理名言,陆教授建议“正处于写诗的年华”的同学们尝试去写诗,写好诗,捕捉生活中那些“心灵的情感的人文的质朴的情怀”。金中副教授在诗词方面颇有研究,他希望同学们大胆创作,积极交流,“用诗词技巧咏现现代生活”,在中国文化之美被忽略的今天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接着,国学社现任社长谢薇介绍了国学社的基本情况及活动计划。本学期,国学社将继续开展晨沐国风、国学雅汇、翰院钟声等特色活动,从文学、戏曲、医道、音乐等各个方面传播国学,激发大家对于国学的兴趣,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谷旭亮
国学社第一任社长雕塑专业的谷旭亮同学作了题为“中国传统艺术之美——雕塑篇”的专题讲座。他通过大量经典作品的照片,如掷铁饼者与秦兵马俑、断臂维纳斯与东方维纳斯、胜利女神像与敦煌飞天图等,将中西方众多著名雕塑从体态、神态、装饰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区别于西方严谨、务实、科学的创作理念,我国的雕塑作品更注重反映一种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的审美情趣,注重自由浪漫的创作方式。同时,他以“狮”为例对中国各朝代雕塑艺术做了区别与分析,特别对汉、唐、明、清时的雕塑作品从外形演变、表现手法、内容诠释等方面结合历史背景和历史史实做了深入的探究,教会同学们如何欣赏雕塑作品。最终,他将中国雕塑之美总结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明善恶,辨忠奸(教化功能);发乎情,止于礼;粗则大气,细则入微”。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精彩演说,此次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