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之窗 > 网络思政 > 正文

网络思政

【辅导员读报告】赵辙:清朗网络,青年力量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3-10       点击量: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关于最近曝出的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全社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最新由警方公布的调查结果中,除了事件本身引发人们对幼教行业的整体思考外,我们看到了三个被查处的网络造谣者。其中一个是恶意造谣,而另外两人,其发表的谣言及不正当言论,仅仅是通过对信息的妄加猜测和主观臆断。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除了国家能做的,作为主导互联网环境的普通人能做些什么? 

明辨是非,掌握信息时代的主动权

根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7.5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10-39岁网民人数占整体的72.1%,10-29岁网民人数占了整体的一半。当代青年已成为互联网生活的主体群体。获取知识,掌握信息,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便捷的环境,让青年人足不出户就能掌握天下事。但同时,青年人也容易受被动接受信息的惯性影响,从而被处理过的信息蒙蔽住双眼,去相信自己更愿意相信而不一定是真实的东西,甚至沦为网络谣言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就必须要求青年人把接受信息的主动权抓过来,学会通过多渠道去了解信息,在事情真相还没有完全确定之前,不轻易下结论。在网络生活中,也应学会运用唯物辨证的思维去看待事物,遇事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既有利于了解事件本身,也有利于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

传播正能量,抵制消极网络文化的影响

网络不能成为文明荒原,与现实社会一样,需要坚守和传递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当前,“丧文化”在青年群体中弥漫开来,著名的“葛优躺”、“咸鱼表情包”、“废柴文化”等伴随着青年人对自己的自我否定和情绪排解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丧文化”的出现,是新一代的青年人表达个体独立性的诉求的集中反映:“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做的不好没有什么可耻的”,是在洞悉了个人的无力无能之后“主动污名化自己”的一种表现。从积极的角度去讲,“丧文化”是青年人宣泄压力的一个窗口,通过调侃式的自我否定来接受理想和现实产生的距离。但是同样也应当看到,“丧文化”也成为青年人逃避现实、否定努力的载体,让“颓废”变得合情合理、让接受平庸变得没有羞耻感。小“丧”怡情、常“丧”伤身。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青年人要学会给自己信心,给他人温暖,给这个社会一点耐心。从“丧”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把困难化作一次次尝试与行动,用一个个微小的成就来建立信心。

勇于担当,不做多言寡实的“键盘侠”

从十九大报告对互联网建设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未来的互联网发声将进入科学监督有效管理的新时代,在新的形势下,网络意识形态的阵地建设已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任务之一。作为青年人,在充分享受互联网言论自由权利的同时,也应当自觉承担起网络意识形态的维护责任。在网络生活中,面对不同的网络声音,明确区分哪些是政治原则问题、哪些是思想认识问题、哪些是学术观点问题,学会用所学知识和理论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应当意识到,真正有力量的发声是行动。要避免成为网络中的“大侠”,现实行动中的“懦夫”。只有真正做到言行统一,才能承担好社会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离不开青年人的不懈努力。让互联网真正成为真实便捷的知识库、积极阳光的生活圈、文明理性的舆论场,是每一个青年人应当肩负的责任,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我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共同愿望。

 

关闭

地址: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    邮编:710049
E-MAIL:XSC232@MAIL.XJTU.EDU.CN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网站维护联系人:彭勃 刘莹     电话:82668786
技术支持与维护: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