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书院 张习之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更是涉及千家万户根本希望的民生,提高毕业生就业力,培养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者,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一环。就业作为十九大报告的重要方面,关系社会民生,影响经济发展,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指南。现阶段我国的就业形势如何,未来就业将着重加强哪些方面,十九大报告中都有判断和论述,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美好的就业蓝图。
十九大报告中写道: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就业状态持续改善”简短的表述隐含着不凡的奋斗历程。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在过去的五年里面屡创新高,2013年毕业699万,2014年突破700万,2015年将近750万,2016年765万,今年是逼近800万,2013-2017年大学生累计毕业人数3700多万,这一连串的数字意味着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与此同时,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供给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也都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但国家促进就业的力度逐年增加,各方面就业优惠政策不断完善。基层就业项目加大实施力度,鼓励创业政策陆续出台,精准就业服务更加健全,都保证了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实现,让就业领域也同样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从实际成效来看,五年来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始终维持在90%以上,自主创业比例部分区域超过10%,实现了就业稳中向好的目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是十九大报告对就业重要性的再次肯定。“无恒业者无恒产,无恒产者无恒志”,可以说就业是一个人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关乎社会和谐稳定,乃民生之本。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对就业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加有利的就业环境,将与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样,成为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今年1月,国务院通过“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增幅趋缓的大背景下,国家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工商、贷款、税收等多方面优惠政策,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新动能培育带动就业,鼓励新经济、新业态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强化就业困难帮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就业创业服务等等,系统性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新局面正在开启。
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美好生活在保证了物质生活的经济基础上更加注重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相应的就业问题的解决早已不单单是一个经济问题,它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又关系到民心向背,而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国家必将投入更大的力量实现充分就业,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就业促进政策出台和落地。
十九大报告中对今后经济、社会、文化、国防等方面的战略规划,对就业也将产生新的重要影响,比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等等,都将产生新的人才需求增长点,就业情况也将随之变化,现在热门的专业,将来可能不再受人追捧,新的需求又催生新的热门专业。针对这些新的变化,高校毕业生要切实自身的就业力,以不变应万变。
就业力的提升,首先应当改变就业 观念,要根据自身条件量体裁衣,不要看别人,不要随大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其次,要提高基本工作能力,在校期间,狠抓落实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增加专业知识技能的储备;除此之外,应该注重社会实践,提高就业工作潜能,通过实习实践迈出校门,形成最初的角色转换。当然,要养成永不言弃的内在品质,敢于尝试,善于总结经验,在逆境中积累力量,不断迎接这巨变的时代带来的挑战。
在十九大的报告中可以感受到,党和国家对青年人的殷切期望已经转变为切实关怀,无论是在教育、就业还是生活各方面,都提供了支持,为青年人搭建了能充分实现自身特长的舞台。
不久前,人民日报微博写给青年的一封信火爆网络,你最牛的背景,是今天的中国。百年前,无数前辈、先贤还在为中国未来的命运苦苦求索;百年后的今天,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行进中的中国,递给青年人自信的火炬,给予青年人最大的底气。青年人无疑是最幸运的一代,他们诞生在祖国的辉煌中。关心青年学子的成长,注重就业力的提升,培养本领过硬、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让他们在未来的人数舞台上发光发热,逐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