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外地带学生参加政府见习之际,恰逢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学生回信,认真学习,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大学生的恳切希望和勉励之情。延安是革命圣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载体、活教材。追随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奋斗足迹,感受历史的艰难厚重,是以震撼心灵、洗涤灵魂而坚定信仰。青年大学生把学校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创新创业,帮助延安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就是对革命老区最好的返哺,就是对信仰最好的诠释和践行,更是又红又专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时代担当。我为大学生点赞!
——南亚娟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通过阅读学习,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以市场为决定性因素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中,会继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创业的源泉是创新。创新,必须先有创意,而创意的源头并不是企业家,而是无数正在进入市场的青年。在这个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新时代,延安精神依旧在我们心中,宛如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路途。当代青年要像习近平青年时代那样,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和志向,健康成长、把青春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把创新创业梦融入伟大中国梦,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以青春和理想谱写信仰和奋斗之歌。
——王倩
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把年轻人的创造活力、知识才干和历史担当凝结起来灌注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的青春,当之无愧是最有意义的青春。
一个充满发展创新朝气的国家,必然有这样朝气蓬勃而又有担当的青年。吾辈青年,当不忘历史,当传承革命奋斗精神,当在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的同时仰望未来、追求理想。正如这些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的大学生们,去延安实地考察学习并帮助当地扶贫支付,扎根实地,又用自己的力量奉献祖国。他们以昂扬的姿态书写出了最美的青春,他们做到了,做到了我一直向往着的事。
另一个让我感动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日理万机,还关心大学生,关心青年人成长,这让我不禁感叹,我们党、我们国家真的越来越重视教育,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重视青年人的创造力于中国发展的正能量。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我也更加骄傲和自豪。
——王文蕊
文中提到,全国150万大学生参加本届大赛,其中上百支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参加了走进延安、服务革命老区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既取得了积极成效,又受到了思想洗礼。
虽然没有成为其中一员,但是去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在学校研究生会组织的“一带一路 行知张掖”的扶贫专项调研的暑期实践活动,在和学长学姐组成的一行队伍中,我们分工合作分别对旅游资源开发和当地的扶贫政策落实两项进行了调研。虽然与我们初期的设想有所不同,但最终的确也为张掖市当地的扶贫情况作出了小小的支持,也取得了一定的调研成果。
扶贫从来都不只是当下的问题,更是长久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扶起当地人的信心与希望,扶起勇于开拓的决心与勇气才是关键。找到合适当地的路,找到正确的方向走下去,并最终独立才是真正的脱贫。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作为祖国的青年一代,应该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日语51武冰洁
为让全队同学更好地学习中国党史,尤其是更深刻理解延安精神内涵,全面了解延安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发掘它的现实意义,增强爱国意识和树立崇高理想,2017年7月,能动A54班8位同学以“逆寻革命足迹,重温党的历史,感悟红色文化,树立崇高理想”为主题,奔赴延安,踏上了红色之旅。
团队的第一站来到了枣园革命旧址,这是党的领导人最后居住过的地方,他们大多居住在窑洞里,屋内设施极其简单,只有一些必备的生活和办公用品,另外还有一些领导人读过的书籍,看着泛黄的书页,我们不禁感叹当时的条件有多么艰苦。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

接着我们来到了杨家岭革命旧址和凤凰山革命旧址,这两处都是党的领导人曾居住过的地方,条件比枣园还要简陋一些,这更让我们了解到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
实践的最后一站是延安革命纪念馆,来到这里,我们终于把之前的经历串联起来,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纪念馆中,红军所用过的武器装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红军使用的装备远不及任何敌人,但最终还是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经过讨论,团队一致认为是红军身上的精神让他们取得了革命胜利,这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深入学习红色精神的决心。

通过考察学习,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考察,思想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不断发扬革命精神,牢固树立艰苦奋斗,敢于拼搏,不断进取的作风,立足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树立崇高理想,勤劳朴实,坚持不懈,不断充实自己。
——延安之旅能动A54一队
烈日炎炎下,高温酷暑也难挡一颗寻觅革命精神的心。带着对革命先辈的敬畏与怀念,“延安红色之旅”社会实践队伍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刚下火车,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不同于当代城市的恬淡古朴气息。延安是建在山坡上的城市,几十年过去了,不改的还是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我们的第一站是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1公里处。在纪念馆正前方,是毛主席指点江山的雕像,大气磅礴的气势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奋发拼搏。馆内展览出很多与革命有关的历史轨迹,生动地展现了先辈们在祖国遭受磨难时,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当时的祖国在列强的掠夺下,日本帝国主义无情的侵略下之所以能够坚持并取得独立的胜利,需要归功于每一位奉献了汗水与鲜血的前辈,这种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与继承。

接着我们来到了枣园革命旧址。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也举办了中共七大,领导抗日统一战线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同时为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做了充分的准备。
我们进入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旧居,这里条件简朴,几乎都是一室一厅,而这里进行着的艰苦工作使它与别处格外不同。

我们还来到了宝塔山景区,在这里我们眺望到了整个延安,即使“高处不胜寒”,但也颇有“指点江山,挥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激动心境。革命已经结束,但是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在我们之前,有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立誓钻研学术,有始皇帝登六合俯视万里江山,有戚继光率领千军万马抵抗倭寇。我们这一代,总是在一代代先辈的光辉下隐去自身的瑰丽,而现在,我们是不是该做些什么呢,前方的道路极是辽阔,但就是如此,才显得我们更加迷茫.每个人前行的道路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山峰阻挡,也许是恐惧,或者是贪婪,抑或是脆弱的自控力。我们要做的,就是竭尽所能把它们搬走,一天不行,我们就一个月,一年,只要坚持下去,前方的道路终将变得平坦,别失去斗志,希望的曙光就一定不会熄灭。
—— 葛智超
长时间以来,我对于延安精神的了解仅仅局限于书本和影视作品中,非常幸运地是,前段时间能够有幸参加“延安红色之旅”的社会实践活动,去革命旧址体会革命精神。在整个过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每一处旧址的窑洞的极端简朴。一双双破旧的草鞋,一个个磨损的洗脸盆,一条条已经烂掉的毛巾……这该是怎样的艰难的生活啊!然而,物质条件的匮乏不仅没有消磨了将士的意志,还激发了他们强大的生存智慧,走向胜利!我相信,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这样的精神,因为我们,一直在路上!
——张庆
借着暑期实践的机会,来到了心中仰慕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走访了许多革命旧址,探寻当年那老一辈革命家英勇斗争的点滴,重温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心中不禁波澜万千。
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外矗立着一个高大的毛主席塑像,顿时让人回想起了当年的峥嵘岁月。从展馆中慢慢走过,细细品味一件件珍贵的展品,重温那段历史,眼前呈现出一幅幅人民军队英勇斗争的画面。从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卓绝奋斗。在延安的斗争岁月中,展现了中华儿女不屈斗争的抗争精神,形成了让后人受益无穷的延安精神。
我们当代大学生,应继承和发扬红色延安精神,努力为中国梦的实现奋斗!
——赵高楠
趁着暑期实习的机会,我回到了家乡—英山,有幸参与了金铺镇政府组织办的工作。半个月来的工作让我对家乡的现状,建设与发展动态,以及百姓的精神面貌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印象最深的有农村精准扶贫,党建全面推进工作。精准扶贫在村民中受到热烈欢迎,通过定向扶持,责任分配的方式使得扶贫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同时有反映称少数扶贫对象名不副实,以及农户存在虚报情况。党建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党员参会率低下,部分党员以农业生产为由,还有部分党员外地务工,党员身份仍留在村中。我参与的几次村党员活动日会议,来的主要是村干部与老党员。村子的工作需要有更多思想交流,更多行动力的党组织来领导。
我的家乡是红色革命老区,这里不乏吃苦耐劳者,不乏奋勇开拓者,随着旅游业,茶叶,养殖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蒸蒸日上。我希望山区的闭塞不要束缚了家乡父老的思想,建设更团结的基层组织,更生机勃勃的家园。
——彭年
弘扬革命精神,筑梦红色青年,追随先烈遗迹,共创中华辉煌!“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作为中华民族新一代的年轻力量,我们应当树立仰望星空的伟大梦想,我们应当坚定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终生的伟大追求;同时,我们也应脚踏实地,扎根中华大地,了解国土民情,走进革命圣地,去触摸,去感受,那逝去年代先烈铸就的不朽辉煌,从那英雄事迹中汲取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不竭力量!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中华儿女,不畏挑战,奋勇争先,国之梦想!
——黄亚龙
总书记的每一段寄语,每一句勉励,语重心长、意义深远,引起广大高校青年学子共鸣、点赞,“作为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要将实践与创新相结合,在挑战中砥砺前行。”“我们要努力实现个人梦想、实现人生价值,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之前曾在延安和梁家河实地感受了革命历史和延安精神,真切体会了习近平总书记插队时期的逐梦初心,通过实地学习参观,思想上受到了洗礼,内心充满感动,怀着深深的敬意。年轻时没有抛洒血和汗的日子,不足以谈青春。作为一名大四本科生,我既感到十分激动又感到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回信要求,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常福城
近日,全国150万大学生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百支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参加了服务革命老区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他们走进延安,帮助老区人民走上了奔小康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欣慰于现代大学生能够积极学习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体现了当代中国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致力于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此次红色筑梦之旅的活动目的无疑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大学生的期望不谋而合,大学生通过服务革命老区,不仅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更重要的是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也曾上山下乡,过过苦日子,所以他也希望新一代的年轻人也可以有这样的体验,成为有情怀有胸怀有抱负的人才,而不是只能纸上谈兵、足不出户做白日梦的“空想家”。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所以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养成正确的价值观,要胸怀天下,心系国家,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身为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我们应更清楚地认识到扎根西部、致力于国家发展的意义和责任,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英语51韩雪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