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之窗 > 网络思政 > 正文

网络思政

【辅导员读报告】刘子凡:科技改变世界 青春点亮未来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17       点击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创新技术,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科技刷新世界

在科技的商业应用中有这样一个基本规律:基础科学突破,会导致基于此的商业应用爆发;当商业应用的发展遇到瓶颈时,又会呼唤新的基础科学突破。九十多年前,美国AT&T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成立了贝尔实验室,其科研成果在科学、产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影响一直绵延至今,几乎深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过去十年,全球市值排行前十的公司大多是传统工业、能源企业;时至今日,榜单中的企业换了大半,互联网企业占据了上风,其中有些企业甚至十年之前还不存在。昔日的行业巨人柯达、诺基亚一着不慎,即在短短几年内轰然倒塌。从行业兴衰、到生活方式,甚至“四大发明”这样的义项,科技正快速刷新着这个时代。未来十年,只有抓住新一代科技核心的企业才可能继续站在时代的潮头。

创新驱动人才为先

“日新之谓盛德”,中华民族爱学习、善学习,敬知识、崇创新,在灿烂不息的文明长河中创新人才不断涌现,持续书写着东方大国的创新史。习近平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曾经说:人工智能到了秋天。一方面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有很多成果;另一方面说秋天,是因为冬天就在前头。而李凯、Michael I. Jordan等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所可能取得的突破也许将为行业带来新的春天。半导体行业的技术进步逐渐逼近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发现天使粒子的诺奖热门张首晟所研究的超导领域,一旦取得突破,将有希望彻底突破现存芯片的发热瓶颈。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电商巨头阿里在三年内斥资千亿成立达摩院,The Academy for Discovery, Adventure, Momentum and Outlook,寓意凝聚着发现、冒险、动力和前景的研究机构,正面向全球吸引人才;伴随新一年的校园“秋招”,各大城市的“抢人大战”亦火爆开启,争相争取优秀人才落户扎根。人才这一战略资源在民族振兴的道路上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青年梦点亮新时代

习近平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

创造是青春的标志,创新是青年的灵魂。当代青年人遇上了新时代,一个可能攀上新高峰的伟大时代。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市场化、全球化、网络化成为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逆势而进,不断展示出令世人惊叹的资源优势、劳动力后发优势、技术后发优势、资本后发优势和制度优势,由追赶到并行再到领跑,逐渐实现三级跳的大跨越。

创新创造,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优秀的创新成果大多都是饱含科技含量或实践经验,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不太可能孕育出优良的发明创造。因此,青年人要静得下心来,真正以融会贯通为目标,掌握好专业基础。另一个方面,开阔的视野对于创新创造亦格外重要。这是因为许多优秀的创新成果均来源于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组合,因此开阔的视野,宽厚的知识积淀,能让我们从更多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将对实现突破大有裨益。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多问问题,多动动手;不怕羞,不怕错,经历过几番寒彻骨,终将闻得梅花的扑鼻香。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在最富有激情与创造力的青春岁月里,身处能在浮躁世界中放下一张平静书桌的美丽校园中,交大青年应励志创造创新,以科技报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贡献青春力量!

 

关闭

地址: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    邮编:710049
E-MAIL:XSC232@MAIL.XJTU.EDU.CN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网站维护联系人:彭勃 刘莹     电话:82668786
技术支持与维护: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