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之窗 > 网络思政 > 正文

网络思政

【辅导员讲信仰】李文武:以信为基,景行行止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2-19       点击量:

从2013年担任辅导员以来,我和学生们进行了大量深入交流。信仰,是同学们来找我谈话时最经常提及的一个话题。对于处在人生关键时期的大学生们来说,信仰二字看似模糊,但又何其之重,此刻方向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路怎么选、怎么走。这种时候,我总是会建议他们思考“三个统一”。

立信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

在与入党积极分子谈话的过程中,我通常会问一个问题, “你为什么想入党?”有的孩子会说是“父母要求的”,也有的孩子会说“为了好找工作”。我理解他们的“坦诚”,因为这个看似简单的动机问题,实则就是关乎信仰确立的问题。

在现在的青年人看来,新闻里听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有课堂上老师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共产党宣言”,都是社会上层结构层面的问题,与个人并没有太大关系,自己“年纪小、资历浅”,“什么也做不了”,只要能够好好学习,找个好工作就够了。

这种想法比较片面和狭隘。岂不知古来少年多英豪,愿以此身系民生。《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是30岁,恩格斯是28岁,列宁最初参加革命活动时只有17岁,中共一大召开时毛泽东是28岁,周恩来参加中国共产党时是23岁,邓小平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时是18岁……这些伟大的革命前辈之所以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不正是因为在早年间就明确和坚定了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吗?于当下的我们而言也是如此,“修身”“齐家”固然可以作为支撑个人前行的理想信念,但如果只有这样的追求,那么格局和眼界必然是不够的,也就很难成为真正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只有将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社会的前途和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坚定理想信念,以此为纲,才能不负时代,不负自我。

守信仰:理论原则与时代发展相统一

没有什么事是一蹴而就的,信仰的指引作用也不可能在一夕之间就得以显现。在漫长的前行过程中,必然会有人出现迟疑和困惑。在这种时候,作为辅导员我常鼓励学生回到经典理论著述当中,用前人的智慧提升自我,看看自己是不是还没有真正理解理论知识背后的深层含义,并在具体事件中检验真理,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信仰不可移,但在具体问题的解决方式上,还应因时而变。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国情、社情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倘若信仰不能与时俱进,则必将有违客观规律,变成废纸、虚言。这就好比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就必须倚靠计划经济体制来“集中力量办大事”;世纪之交风起云涌,就必须要打开国门迎接机遇和挑战,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百花齐放;在当下全球化的背景下,则当放眼世界,谋求互利共赢,协同发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祈愿中共话美好未来。

行信仰:思想观念与实际行动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键在于落实》等文中多次引用唐甄《潜书·权实》中的“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以为勉示,批评不抓落实的现象,强调“为政贵在行”的理念。大到为政,小到个人行事,信仰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切切实实用来指导实践的星火明灯。

秉着“缘起于桥,不止于桥”的理念,2005年成立的西安交通大学无止桥团队,帮助中国贫困山区义务搭建人行便桥,解决当地居民出行问题。14年间,这些年轻人在重庆、陕西、甘肃、贵州等地相继设计搭建了10座人行便桥和2座村民活动中心,直接受益人数达6万余人。作为无止桥团队的指导老师,我在每一次的交流中,都努力将理想信念与实际行动相统一的主旨贯穿始终,团队成员们也将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农村脱贫攻坚事业贡献力量,结成累累硕果,成就青年榜样。

 

关闭

地址: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    邮编:710049
E-MAIL:XSC232@MAIL.XJTU.EDU.CN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网站维护联系人:彭勃 刘莹     电话:82668786
技术支持与维护: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