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应我校文物爱好者协会邀请,亚洲珠宝协会常任理事、陕西省珠宝协会理事张亚华教授为交大学子带来一场以“玉,石之美者也”为主题的讲座,向我们揭开了玉石的神秘而浪漫的面纱。
    
    君子比德于玉,文人寄情于玉。李商隐不就有诗云: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然而,玉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又该如何辨识、鉴赏玉石?张教授从科学的角度为我们一一解答。
  
    我们通常所说的宝石在系统宝石学中其实是宝玉石,分为宝石和玉石。玉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在地表180公里以下深度才能形成。“是什么玉就由什么矿物组成”,张教授一再强调,因为矿物的硬度、光学特性等物理性质就决定了玉石的相应性质,从这些角度入手,就能够帮助大家科学地辨别玉石的真假及类型。例如,新疆和田玉(又称软玉)的硬度为6,而平常的只有5.5。因此任凭你用刀刃怎么刮软玉的表面,也不会留下痕迹。
    
    一块好玉拥有三个特征:结构致密,手感细腻,晶体排列均匀。有同学提出疑问:玉石的颜色难道没有关系吗?“千万不要看颜色”,张教授告诉我们。玉石的颜色与浴室的玉质结构没有关系,因为颜色只与晶体生长过程中掺入杂质的种类、多少有关,任何地方、种类的玉都会有多样的色彩。所以在此提醒各位读者购买玉石饰品时,千万不要被漂亮的颜色迷惑哦。
      
    关于鉴赏玉石的窍门,张教授告诉我们,关键的是细心观察每一个细微的地方,用科学知识加以解释。只有这样,你才能认清玉石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