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之窗 > 网络思政 > 正文

网络思政

【辅导员读报告】雷玉晗:心中有大道,无事不可行——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说起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16       点击量:

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如何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新难题。百年大计,教育先行,所谓教育,当以理想信念为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新时代的青年,特色鲜明,能力卓然,在青年身上,承载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的理想,指引青年的人生方向,青年的信念,决定了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志存高远,凝聚青年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适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攻坚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他们的理想信念,决定了未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高校,当代大学生思想日趋多元化,对信仰、人生追求都存在个体差异。且目前大学生还没有树立完整、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各种思潮的争夺下,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刻不容缓。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信仰,为的就是理想。邓小平同志曾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当代高校,面对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必须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成长。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就是要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内化为大学生的理想追求,成为大学生自强不息的动力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对广大青年提出要求,要求大家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头脑,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将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内化于青年的理想信念,要引导青年从道路、理论方面增强认同感。

激发青年道路认同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与全部实践的统一。引导青年的道路认同,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华民族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了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了中国的时代发展进步要求。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激发青年理论认同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有效结合。中国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科学理论与价值追求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激发青年理论认同,就是要帮助青年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化对理想、目标、信念和追求的理解,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脚踏实地,聚力青年铸魂工程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铸魂工程,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继有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铸魂的工程师,首先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自身的感召力,感染青年。在方式上,要把握好思想教育理论课的主课堂,同时占领网络思想教育的主阵地,真正贴近青年的思想实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闭

地址: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    邮编:710049
E-MAIL:XSC232@MAIL.XJTU.EDU.CN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网站维护联系人:彭勃 刘莹     电话:82668786
技术支持与维护: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