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之窗 > 网络思政 > 正文

网络思政

【辅导员读报告】董可欣:青年人才,振兴民族未来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3-17       点击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人才强国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国家战略,并写进了党章。2017年,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了人才强国的重要意义。实践充分证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

人才是创新的主体,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是加快“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根本途径。唯有创新,才能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放眼国际,“人才”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美国参议院通过《移民改革法案》,提出取消科技、工程等领域人才移民配额,获得博士学位的外国人取得绿卡可以不受数额限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欧盟实施支持青年人才跨境培养行动计划,确保优秀人才在欧盟国家内良性循环;加拿大、韩国等国家专门制定吸引外国专业技术人才、海外企业家的移民项目。视野转回到我们身边,我校自2014年10月起也实施了“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旨在汇聚一批已在相关领域崭露头角并具有很好学术潜质的杰出青年学者。

而从我们高校师生的角度出发,如何为加快人才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呢?十九大报告从“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这四个方面给了我们指引。

志当存高远

人人渴望成才,对当代青年的思想提出了明确要求,鼓励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追求远大目标,坚定伟大信念,发展长远眼光。“志不强者智不达”,人无志向,就如同船无航向,难以抵达胜利的彼岸。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个人的奋斗与民族的未来紧紧系在一起;“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坚持回到祖国,为国效力,使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先校长唐文治先生期望学校能像英国牛津大学那样培养一批批出色人才,以发展实业,振兴中华,采取一系列举措极大促进了我校工科的发展;西迁老教授们正是怀着为祖国西部奉献一生的理想信念,才扎根西部,才有了我们交大的今天。

青年最忌对自己低要求,甚至无要求,“混日子”的心态会磨灭一个人全部的潜能和才智。青年渴望成才,渴望优秀,祖国的未来才能更加光明。我所带2017级新生,大多是踩着21世纪的鼓点、迎着千禧年诞生的。在聊天的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自己想要读机械专业,理由并不是“交大的机械专业排名高”,而是“了解中国在机械领域的现状,想要为祖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若青年皆一腔赤诚,皆拥有拳拳之心,我们祖国的未来何愁没有发展?

行宜重足下

人人努力成才,对当代青年的行动提供了明确指引,鼓励大学生积极进取,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实现伟大目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党在发展的历程中始终强调艰苦奋斗、踏实肯干的作风,一辈又一辈的共产党人正是因为能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工作,才能取得一番成就。朱德同志有一句名言:“革命到老,学习到老”,年近90岁高龄的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仍用大部分时间来学习,身体力行践行了努力的精神。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峭壁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吾辈青年当以此砥砺品行,努力奋进,不断前行。 

教应识明晰

人人皆可成才,则是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严守教师职业道德,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为祖国培养接班人”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路上扮演好引导和陪伴的双重角色,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走上适合自己的正途,使每一个学生“皆可成才”。

天下桃李是一个教师最高的职业追求,把学生培养成才是我们最骄傲、最幸福的事。

校则双一流

人人尽展其才,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大学功能是一个综合体系,人才培养是其核心,知识传承、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功能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而产生的。人才培养既是大学功能的历史起点,也是大学功能的逻辑起点。为国家培养人才乃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西安交大紧跟党中央的步伐,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继续奋进在双一流建设的道路上。西部科技创新港的建立,从师资力量、科研创新环境、企业平台等多个方面给了学生发展的机遇。

大学应该成为一片沃土,让学生汲取成长的营养;成为一座桥梁,让学生接触到科学与真理;成为一方舞台,让每一个学生尽展其才。

 

关闭

地址: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    邮编:710049
E-MAIL:XSC232@MAIL.XJTU.EDU.CN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网站维护联系人:彭勃 刘莹     电话:82668786
技术支持与维护: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