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之窗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之窗 > 网络思政 > 正文

网络思政

【辅导员讲信仰】杨艳丽:信仰的力量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2-19       点击量:

信,从象形字的角度可以看出,是人与言,本意是说“人的言论应当诚实”,《说文解字》释为“诚也”。孟子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也就是说,把内心本能崇尚的表现为仁义礼智的善,在自己身上加以实现,这就是信。仰,通“卬”,《说文》解释为“望欲有所庶及也”,向上看并希望达到自己的目标。所以,无论是信还是仰,都是对崇高的希冀和践行。而信与仰第一次相连,最初出自唐代佛教典籍《法苑珠林》,“生无信仰心,恒被他笑具”,没有信仰,便会一直被他人笑话。所以说,信仰,不只是一般信任所在,更应当是崇高价值之所在,准确地说,信仰是人们对其认定的体现着最高价值的某种对象的始终不渝的信赖和执著的追求,它是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是统摄其它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态。

信仰是指引个人前行的灯塔

巴金说,支配战士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今年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余则成已经牺牲!》让多少人回忆起了一部电视剧—《潜伏》,相信很多人在追剧过程中在想,是什么让他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坚持下来的?该剧的导演兼编剧姜伟透露,“在我写剧本的时候,有个小纸条一直放在边上,是我的备忘录,其中就有‘信仰’二字,但我非常害怕把它拿到桌面上说,一定要藏起来,不然就会成为说教。在剧中,我尽量避讳这个词不用它,却希望能把这种力量通过全剧传达出去”。最终,他成功地将纸条上的信息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传达给了孙红雷们,又成功地通过孙红雷们传达给了观众。是故,《潜伏》的热闹在余则成与军统同事的“智斗”,在余则成与左蓝、翠平、晚秋之间或悲、或喜或叹惋的爱情,但《潜伏》最能够拨动人们心底最深处那根弦的,却是信仰!是信仰指引着他前行的道路,让他坚定不迷失,让他艰难不退缩,让他乘风破浪勇敢前行。当然,人民日报的这篇报道,也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剧中余则成的原型是我党打入国民党最高级别情报人员吴石中将!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最困难的地方锤炼自己的信仰,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实践信仰诠释信仰!

在历史上,这样的人物其实很多。“共和国第九烈士”陈毅安在遗书中回忆革命时期的艰苦岁月时写道:“我天天跑路,钱也没得用,衣也没得穿,但是精神非常的愉快。”方志敏就义前慷慨陈词:“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焦裕禄说,“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因为信仰,他们都攀登在向上向善的高峰上,他们的信仰理智而纯一,指向明确而唯一,坚守始终而如一,永远驶向心中那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信仰是凝聚民族力量的源泉

如果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信仰,那么整个民族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好比是一株参天大树生长所必需的肥沃土壤,扎根于地底,扎得牢实稳固,不受动摇!

2008年的那场地震让我记忆犹新,虽距离遥远,只是波及,但摇摇晃晃往楼外逃生的师生、手机完全无信号的失措、在操场打地铺的夜晚、还有倒竖在宿舍的瓶子......更别提通过新闻看到的那些惨痛画面和听到的悲痛消息。灾难是可怕的,同时灾难也检验着人性,检验着民族情感与国家精神。救助、捐献、悼念......灾难无情人有情,在解放军战士、消防官兵舍生忘死的救助中、在志愿者不辞疲劳的执着中、在每一个救人现场的感人细节中,我们看到了互助的强大,我们感受到了民族的团结,我们自豪于国家的担当,我们欣喜于同胞的关爱,整个国家在悲伤中,是那么温情而强大,从来没有什么时候,具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很多外国媒体对此也进行了报道,“团结和爱国浪潮席卷中国,在这次地震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深深的同情心,他们是一个团结的民族,紧紧联合在一起”、“正是这些志愿者、战士和救援人员不屈不挠的精神把这个已经无数次遭受过外来入侵和各种灾难的国家一次又一次地从废墟中拯救过来”......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在国家发展的紧要关头,在重大事件发生的重要时刻,总能激发中华儿女的战斗力,让个人的信仰汇聚成民族信仰,这种力量空前强大,足以冲破一切阻碍,让新中国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高校学生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接受者,更应该是社会思潮的引领者。当前,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快速改变导致部分大学生对所持信仰由怀疑到困惑到丧失,甚至有的学生无法确定所谓信仰为何物,出现了信仰真空。而信仰教育作为人类教育活动中一个特殊的而又特定的教育,它可以使个人了解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感受到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我想这也是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缘由之一。

民族有信仰,人民才团结、有道德,国家才有力量,社会才能进步。与信仰对话,点亮青年信仰,责任所在,义不容辞,这何尝不是一种信仰!

关闭

地址: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西安交通大学    邮编:710049
E-MAIL:XSC232@MAIL.XJTU.EDU.CN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工作部(处)
网站维护联系人:彭勃 刘莹     电话:82668786
技术支持与维护:网络信息中心